課程資訊
課程名稱
文化社會學
Sociology of Culture 
開課學期
110-2 
授課對象
社會科學院  社會學系  
授課教師
賴曉黎 
課號
Soc2023 
課程識別碼
305 30700 
班次
 
學分
3.0 
全/半年
半年 
必/選修
選修 
上課時間
星期五8,9,10(15:30~18:20) 
上課地點
社110 
備註
限學士班三年級以上
總人數上限:15人 
Ceiba 課程網頁
http://ceiba.ntu.edu.tw/1102Soc2023_culture 
課程簡介影片
 
核心能力關聯
核心能力與課程規劃關聯圖
課程大綱
為確保您我的權利,請尊重智慧財產權及不得非法影印
課程概述

傳統上,自然與文化(nature and culture)被認作是兩個截然不同的維度。作為人的第二自然,文化也被認作人之異於禽獸的標誌,人之作為萬物之靈的驕傲。然而,在近代哥白尼、達爾文與弗洛依德的無情揭示下,人是宇宙的中心、造物之巔峰的神話幻滅,最終雖不至於煙消雲散但從此也不再能夠獨佔歷史舞台。文化成為歧義甚至多義的概念,說法雜沓、進路迥異,內容五花八門、範圍包羅萬象,在解讀上也就充滿模糊性與曖昧性。當然,在有限的時間裡,本課程無能亦無法涵蓋如此複雜的內容,經過取捨,課程內容將專注並深入文化分析的特定面向:文化與權力。

在尼采論及人性的自然化之後,從權力關係這個線索就成為「後現代」、「後結構」等的關注焦點。在社會學中,這個主題轉化為:文化論述與文化實作所具有的社會區辨作用;亦即,社會生活的基本維度是為了社會區隔而進行鬥爭,而文化象徵與文化實作體現並強化社會區隔的功能與利益。從這個視角來看,脫離權力談文化是不可能的。事實上,權力關係是所有社會生活的核心,社會分化、階級形成乃至階級再生產,在在都離不開權力關係的運作。另一方面,為了提升同學論證能力,課程內容選擇三位重要思想家的經典,即 Arendt 的《人的條件》、Foucault 的《監視與懲罰》以及Bourdieu的《反身性社會學的邀請》。希望通過精讀經典的學習過程,在感受原創思想的衝擊中,初步掌握嚴密論證的能力。

 

課程目標
課程的設計兼顧閱讀與實作面向。(1) 文本閱讀部分:本學期的重點在於訓練同學精讀能力。由於中譯仍有未如人意之處,請同學務必參考英文譯本。同學必須試著於文本段落中找到主題句(topic sentence),並做1500字的memo。 (2) 研究實作部分:通過熟悉剪報資料庫的使用初步確定研究範圍,輔之以基本資料庫的搜尋、篩選以及分析、處理資料,最終選擇適當的理論詮釋並完成一篇報告。 除了網路基本的Google, Google Scholar外,充分利用本校圖書館的各種電子資料庫,從建構研究對象到清楚明確的提問,最終列出具份量的閱讀書單。學期末,小組必須繳交一份與文化社會學相關的報告。
 
課程要求
  修課同學必需分組,每組 4 ~ 5 人並推舉組長一人。選課確定後,組長請務必將全組名單寄給老師(含系級、學號、姓名、 e-mail、網站筆名或暱稱),組長並請留連絡電話。確定修課的同學必須上教學網站,各小組擁有至少兩個討論版,即:「文獻討論」板以及「期末報告」板。小組討論版建在「CEIBA教學網站」「討論區」下。所有文件傳遞、消息通知與作業繳交等,請全部 po 到小組自己的版上,並請自行備份。相關網路問題,請洽任課教師。

  課程包括三部分:
1. 教師講授
學期大半的課程由教師主要以演講方式進行,內容著重實例討論與概念分析。

2. 文獻討論
學期第二週起,並以小組為單位繳交作業,並張貼於「討論區」→「每週提問」板。分為兩部分:
(a) 第一部分為小組必答。小組成員每週必須閱讀並討論文獻,之後每位成員輪流撰寫小組提問。
(b) 第二部分為個人選答,是個人作業的依據。每週有若干提問,同學請依個別狀況作答。

* 以上作業請小組統整為一個檔案,並記錄小組分工與出缺席狀況,回覆於當週提問之後。
** 每週小組必須至少討論一次,未參加小組討論者,三次(含)以上必須與教師面談。
*** 這些工作請於 「每週四 16:00」 前完成。
3. 學期報告
學期第二週起,小組可自行決定學期報告主題,範圍限本學期課程內容。學期報告分為兩階段:
(a) 第一階段,與教師討論學期報告進度。時間:第七週(2020. 4.01)。
(b) 第二階段,小組上台報告。時間:2022.06.10。上台報告繳交期限: 上課前48小時 。

* 學期報告必須 survey 中英文文獻,並篩選出參考書目,分為必讀之基本文獻以及延伸閱讀。
** 每週須呈現學期報告的進度,請 po 到「期末報告」版。
*** 小組完整學期報告最後繳交期限:2022.06.24。

  評分方式:學期報告佔 40%,每週作業佔 40%,個人作業佔 20%。 
預期每週課後學習時數
 
Office Hours
另約時間 
指定閱讀
待補 
參考書目
待補 
評量方式
(僅供參考)
   
課程進度
週次
日期
單元主題
第1週
2/18  課程簡介 
第2週
2/25  Arendt, H.;林宏濤譯
   2021 《人的條件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二版。頁 001-096。
   1998 The Human Condition .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, 2nd ed. 
 
第3週
3/04  Arendt, H.;林宏濤譯
   2021 《人的條件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二版。頁097-164。
 
第4週
3/11  Arendt, H.;林宏濤譯
   2021 《人的條件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二版。頁 165-212。 
第5週
3/18  Arendt, H.;林宏濤譯
   2021 《人的條件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二版。頁 213-302。
 
第6週
3/25  Arendt, H.;林宏濤譯
   2021 《人的條件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二版。頁 303-397。 
第7週
4/01  * 學期報告第1次討論(小組個別約定) 
第8週
4/08  Foucault, Michel;王紹中譯
   2020 《監視與懲罰》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出版,一版。頁 4-125。
   1979  Discipline and punish : the birth of the prison. New York : Vintage Books. 
第9週
4/15  Foucault, Michel;王紹中譯
   2020 《監視與懲罰》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出版,一版。頁 4-125。頁 126-259。
 
第10週
4/22  Foucault, Michel;王紹中譯
   2020 《監視與懲罰》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出版,一版。頁 4-125。頁 260-421。 
第11週
4/29  Foucault, Michel;王紹中譯
   2020 《監視與懲罰》。臺北市:時報文化出版,一版。頁 4-125。頁 422-567。 
第12週
5/06  Bourdieu, P. and Wacquant, Loeic J. D.;李猛、李康譯
   2008 《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初版。頁 107-82。
   1992  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. Chicago :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. 
第13週
5/13  Bourdieu, P. and Wacquant, Loeic J. D.;李猛、李康譯
   2008 《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初版。頁 182-263。 
第14週
5/20  Bourdieu, P. and Wacquant, Loeic J. D.;李猛、李康譯
   2008 《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初版。頁 264-320。 
第15週
5/27  Bourdieu, P. and Wacquant, Loeic J. D.;李猛、李康譯
   2008 《布赫迪厄社會學面面觀》。臺北市:商周、城邦文化出版: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,初版。頁 321-76。 
第16週
6/03  端午節(放假日) 
第17週
6/10  學生報告 
第18週
6/17  繳交期末報告